所在位置:首页>最新资讯>NIISA杨志国:单一功能的灾备中心是对资源的浪费,科创会为

NIISA杨志国:单一功能的灾备中心是对资源的浪费,科创会为

来源:作者:gaoxuan发表于:2021-05-10点击:

作者 黄 亮

编辑 郭 颖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E 级和 10E 级超级计算中心。”

这是《“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第十一章的“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中提到的目标。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关键基础设施,具备哪些特点、国内外灾备策略有何差异、未来建设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大话灾备》专访了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简称“NIISA”)、原某国有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杨志国先生。

▲ NIISA 理事长 杨志国

大话灾备:总结您在银行数据中心的实践经验,哪些是值得行业从业者借鉴的?

杨志国:我之前所在的银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历史要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数据中心,大概有三四百平方米的面积。后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开始建立不同功能的数据中心,如海外业务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等。

2010 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了满足线上业务的发展需求,银行开始建立多个数据中心,到现在该行一共是五地六中心。所以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很长,银行数据中心前后经历三十多年发展,规模也是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

一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银行数据中心安全、稳定、可靠是做好运维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硬性指标,而快速、有序、有效则是银行数据中心的的基本管理目标,也是软指标。银行的数据中心是业务交易的数据生产中心,生产安全永远是“1”,后面加各种业绩成效都是“00”,这样可以等于“100”分;如果生产安全前的“1”倒了,后面加再多的“0”,成绩都只能打“0”分。所以银行数据中心的选址、建设,一定要安全可靠,如果做不到就会影响后面的生产。

二是兼顾国家战略布局。银行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未来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发展趋势,充分说明银行未来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所以数据中心选址时,要综合考虑经济、地理、自然灾害等因素,不要建在地震带、沙尘暴、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

三是节能环保。数据中心建成以后,电力消耗会产生能耗问题,如果能耗太高,不仅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还会污染环境。今年两会提出了 2030 年“碳峰值”、2060 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说明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是数据中心不可回避的议题。

大话灾备:根据您的预测,下一个五年数据中心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它会给互联网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杨志国: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目标很明确。从更专业细分的角度讲,我认为可能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随着 5G 技术逐渐普及应用,业务交易的速度会快速提高,数据的增长将是几何级的。为了满足交易的低延时要求,部分数据会就近在边缘中心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那么数据中心产业就会逐渐演变为“核心到边缘”的发展模式。

二是国内金融机构在灾备方面现在的做法是:根据要求建立单一功能的同城或异地灾备中心。我认为单一功能的灾备中心是对资源的浪费。不管是云还是传统的数据中心,形成多活数据中心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即不把生产中心放在一个地方,而是放在多地,形成互备模式,达到资源共享。

三是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例如未来考虑在一带一路上布局数据中心,在全球重点国家布局数据中心,为我们的海外机构、对外贸易经济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服务。

大话灾备:国外银行数据中心在容灾高可用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杨志国:未来五年,随着中国金融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我们需要在全球部署更多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跨国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

以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为例,作为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它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纽约、瑞士的苏黎世分别设立数据交换中心,同时在亚太香港与欧洲阿姆斯特丹设立生产控制中心即 ECC,形成全球“三地三中心+两个控制中心”的高可用多活部署格局,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物理层整体的高可用容灾,跨区域的应用层高可用也非常重要。以亚马逊云为例,通过部署云原生数据库等方式,实现特定地区之间的应用高可用。

另外,国内大型银行基本上是自建数据中心,但对于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在五千亿以下的没必要自建数据中心。根据测算,一般资产规模在一万亿以下的银行自建数据中心的成本永远高于租赁成本。在美国丹佛有一个八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运行的服务器基本上都是中小银行租赁的。这种集约化智能化运维即节省成本又节能环保的模式,国内银行业可以借鉴。

大话灾备:从数据的灾备归档,到数据的脱敏应用,您认为银行的数据治理应关注什么?

杨志国:银行的数据基本上是交易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很多的社会意义和市场价值,需要长期保存。但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数据在不同介质间需要转换和迁移,这是非常具有挑战的。我之前所在的银行发展了几十年,最早的数据是存放在磁带上的,现在数据主要存储在磁盘上,如何实现历史数据能够被快速地读取、繁衍、再利用,这就需要通过数据的复制、抽取、汇聚、分发等步骤来实现。

长期以来,先进的数据复制技术基本被国外厂商所掌握,但近来国内也有个别企业后来居上,比如英方软件在数据复制技术领域有了很多建树,在工行也有应用,有助于银行数据治理所需的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应用。

数据治理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更关注灾备归档管理,现在更注重数据价值挖掘和利用。我们根据银行数据的使用频率,可以将数据划分为冷数据、温数据、热数据,冷数据需要归档保存好,温数据需要做好备份保护,热数据或系统需要容灾高可用。银行数据根据特点进行管理后,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挖掘、分析这些业务数据,在做好数据脱敏、用户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根据业务场景实现数据二次开发利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大话灾备:今年 NIISA 筹划了第一届互联网产业科技创新大会暨互联网创新产品展示会(以下简称“科创会”),它的初衷是什么,价值是什么?

杨志国:国家历来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先后推出了“国家星火计划、863计划”等科创计划,这些计划对推动国家重点以及尖端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这种模式随着科技创新难度加大、世界竞争加剧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有部分科研院校拿到项目做完研究后,产业参与度不够,成果的落地转化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效益,如芯片领域、基础通用软件领域等。

后来国家提出了“产学研”的发展模式,由产业机构牵头,科研院校提供科研成果,形成既有理论研究驱动,又有产业实际场景的落地孵化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优秀的科创成功,今年我们要举办第一届“科创会”,为科创产业和机构服务

“科创会”按照“国家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新,创新发展产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的主题,整合技术创新联盟资源的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大会平台,组织技术创新项目的展览和技术创新项目的推介,组织技术创新项目的评选,促进产、学、研、用、政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大联盟对互联网及数据中心各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以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牵头组织行业标准的制定,像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的建设标准我们已经完成申报。标准立完之后,联盟会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这个模式也得到了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支持。

联盟要把这个大会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平台,站在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度,利用相关政策和行业资源,为科创产业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同时,我也希望它是数据中心产业面向“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桥头堡,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大话灾备:大会有哪些亮点和创新成果?

杨志国:大会将邀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领导专家发表政策解读;邀请院士对重点创新项目和国家标准的发布进行解读;发布数据产业的相关白皮书和国家互联网技术产业中心项目蓝皮书;对获得国家互联网产业技术中心项目的企业进行表彰等。

这次大会能够对智能制造、智能运维、大数据、新基建、信创、云计算等领域有推动作用,参会人员规模大概在三千人左右,涵盖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金融及优秀科创企业的重要代表等。

大话灾备: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的发展,你觉得科创企业要做好哪些才能抓住发展机会?

杨志国:中国数据中心的市场很大,灾备等细分领域一定要做好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经过调研,国内数据复制企业在这方面加大了力气,英方软件等企业推出了很多新技术,同时也建立了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我希望这些科创企业能够把产品性能做到世界领先,期待这个市场能够涌现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后记

近期,欧洲最大的托管服务商 OVH 位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数据中心发生火灾,造成四个分区(SBG1-4)中 SBG2 分区被大火完全烧毁,部分用户的数据永久丢失。正如杨志国所言,生产安全是“1”,安全倒了,就是“0”分。目前,数据中心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做好灾备安全管理,仍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之上,数据治理和商业合规应用将是数据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内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在数据技术的部分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我们期待未来五年,可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我们同样期待,在杨志国带领下,NIISA 能够将中国科创会打造成一个优秀的科创展示平台,服务中国新兴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

相关文章

品牌案例

会员登录
  • 请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用户名

  • 请输入密码

    请输入密码

  •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 记住用户名